学院概况>
科研机构

血管生物学实验室

2021年07月16日 16:09 唐群 点击:[]

主任:严杰教授

其他成员:聂娟、杨冬梅

一、血管生物学实验室概况

血管生物学实验室创建于1981年,是我校最早的科研实验室之一,实验室现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医内科学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湖南省重点学科中医内科学和中医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实验基地,工作面积400余平方米,拥有荧光、紫外线分光光度计,高效液相色谱仪、蛋白质层析系统、荧光显微镜及图像分析系统及PCR仪各种专业设备近500余万元。目前实验室已建立了干细胞培养、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组织形态学和生化提取及分析等多项研究技术。实验室现有教授(研究员)10名,副教授(副研究员)6名,讲师4名,其他6名,其中博士8名,硕士8名,本科6名,形成了较为稳定、合理的学术梯队。实验室自建立以来,已出站博士后7名,在站博士后5名,毕业博士20名,硕士40名,在读研究生30名,承担各项科研课题100余项,获各级科研成果20余项,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100余篇,在国内已树立了自己的优势和特色。

二、实验室的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内容

实验室以“血管生理和血管性疾病”为技术平台,以“心脑血管疾病和内分泌疾病血管并发症的中医药防治”研究为突破重点,为我校对心脑血管疾病和内分泌疾病血管并发症的中医药防治提供了所必需的公共研究平台,也为血管生理和血管性疾病及其有关学科的建设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支撑条件,成为该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术交流、新药开发的重要基地,

2.脑病病证研究 本方向以中医药防治缺血性脑损伤为研究重点,运用细胞生物学、血浆药理学、基因组和蛋白质组学、活体成像和膜片钳等技术揭示中医药抗脑缺血损伤、促进脑组织修复和功能康复的机理,明确有效方药的效应物质,为新型中药及其复方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3.心病病证研究 本方向以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药防治研究为重点,探讨中医药对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稳定、冠脉介入术后再狭窄的防治和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与作用机理及效应物质;探讨术后再狭窄证候分布与证候实质,为临床治疗心肌缺血、术后再狭窄提供新方法和药物。

4.肝病病证研究 本研究主要方向为中医药防治慢性肝炎、肝纤维化及原发性肝癌的防治研究。综合运用现代研究手段重点研究中药抗肝炎病毒、抗肝纤维化及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机理和效应物质,优化和构建中医药防治肝硬化、抑制病毒复制的诊疗方案。

5.中药新药临床药理研究 重点进行中药新药临床研究平台和评价体系研究。

三、实验室各研究单元的构成

根据研究内容和目标,实验室设5个研究方向,6个研究技术单元,分别为病理形态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功能和电生理检测、药物分析与检测、临床研究评价等技术单元。实验室目前建有细胞培养实验室、形态室、暗室、分子生物室、血栓室、普通级动物室、生化1室、生化2室、检测1室、检测2室,但与《中医内科学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任务书》要求还有差距,对已有技术、设备、试验区域的完善势在必行。

 

四、实验室建设的发展战略与思路

实验室旨在以《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通过实验室平台的搭建,密切结合我国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以“中医药防治内科重大疾病”为主线,发挥我校中医内科学学科覆盖面广、人才优势和临床优势,深入开展“脾胃、心、脑疾病和肝病的中医药防治方案、作用机理和效应物质”的研究,将实验室建设成为该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术交流、新药开发的重要基地,在功能性胃肠病、脑病等领域的研究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为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关闭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含浦科教园区湖南中医药大学(三号教学楼13楼)
联系电话:0731-88458710   邮编:410208
版权所有:湖南中医药大学-医学院
技术支持:西安恒远翼展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