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晚七点,湖南中医药大学医学院第十四届新生辩论赛决赛于济世楼317教室顺利举行。医学院团委书记廖海燕,学生管理科老师邹翔、钟小康,第十五届团委、学生会主席团,医学院本科学生党群服务中心主任团,合欢花工作室主任团担任本次比赛评委。

赛前,主持人阐述本届新生辩论赛的宗旨:锻炼学生格物致知、探求真理的能力,传承和而不同,君子之争的精神。接着讲解比赛规则并介绍辩题:在有限资源下,公共卫生政策应优先追求整体健康效益最大化,还是优先保障最弱势群体的基本健康权。正方为2025级口腔医学4班,反方为2025级医学影像学1班,在双方辩手进行自我介绍后,主持人宣布辩论赛正式开始。

在一场围绕公共卫生资源分配的辩论赛中,正反双方展开层层递进,火花四溅的思想交锋。正方开宗明义,以“公平权重”为核心,构建起一个追求“整体健康效益最大化”的理性框架。他们主张,在资源有限的严酷现实中,政策必须寻求“最优解”,即以科学计算引导资源流向健康回报最高的领域,这不仅高效,而且通过权重设计实现了更深层次的公平。

反方则高举“生命尊严”的旗帜予以回击。他们严正指出,基本健康权是“不可逾越的伦理底线”。借助“木桶效应”,反方描绘了一幅令人警醒的图景:若为追求整体数据的光鲜而放弃修补最短板——弱势群体,整个公共卫生系统都将面临崩溃风险。正方将生命量化的模型,本身就是一种对弱势群体的系统性歧视。

比赛结束,钟小康为比赛进行点评。他结合自身经历,阐述了辩论对医学生专业学习与个人发展的宝贵价值。针对本场辩题,钟老师指出辩题是来自医学伦理学中关于“公平优先还是效益优先”的经典命题,他精准剖析了双方的核心要点:有限资源、公平权益、公共卫生的持续性,并补充了双方的不足之处:在论证“整体健康效益”与“公共卫生”的宏大关联上稍显薄弱,未能充分突显“全民健康”这一核心前提。最后,他指出公共卫生伦理是以群体而非个体为对象,并巧妙引入“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哲学辩证关系,为同学们提供了更深刻的思考框架。

廖海燕对比赛进行总结。她高度赞扬了双方辩手在辩论中展现出的出色专业素养与思辨能力,随后强调,本次辩题是一道没有标准答案的医学伦理难题,思想碰撞的过程意义远超胜负本身,其核心价值在于对医学生的思想引领,促使大家思考未来在医疗岗位上应如何平衡效益、公平与人道,让大家深刻认识到医学不仅是技术的集合,更是人文精神与社会责任的载体。


至此,本届新生辩论赛圆满落幕。2025级口腔医学4班荣获一等奖,2025级医学影像学1班荣获二等奖,2025级临床医学6班荣获三等奖,2025级医学检验技术3班和2025级临床医学2班荣获优胜奖,最佳辩手为2025级临床医学6班四辩姜雅馨。

本次辩论赛不仅是一场口才与思维的竞技,更是一堂深刻的医学伦理启蒙课。它成功地在同学们心中播下了理性思辨与人文关怀的种子,激励着未来的医务工作者们在追求医学技术精进的同时,永葆对生命尊严的敬畏与对社会公平的坚守。参赛选手们也诠释了医学院院校“笃学厚德,敦行济世”的院训,充分展现了学院学子心系社会、关注民生的家国情怀与卓越风采,为校园文化建设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