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中医药大学医学院成立于2011年,其前身可追溯到1934年湖南国医专科学校的基础医学院。学院始终秉承“笃学厚德 敦行济世”的院训,遵循“质量办学、特色办学、开放办学”的办学理念,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经过多年建设,学院教育教学设施完备,优势学科明显,教育教学成果显著。
学院设有预防医学、西医诊断学、病理学、免疫学、病原生物学、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物与遗传学、组织胚胎学、系统解剖学、局部和应用解剖学、病理生理学等12个教研室和2个教学实验室 (解剖教学实验中心、医学基础教学实验中心)、1个科研实验室(血管生物学实验室/基础医学研究所)、3个行政科室。
学院现有教师148人(其中专任教师99人,辅导员17人,行政人员11人,实验员21人),教授18人、副教授31人;博士生导师8人、硕士生导师24人。拥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国家级教育世家1个,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及教学团队各1个,省教书育人楷模1人,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省卫生健康高层次人才12人,省普通高校学科带头人2人,省级青年骨干教师16人,芙蓉学者特聘教授1人,芙蓉青年学者1人,省级杰出青年3人,省级三尖创新人才1人,市级杰出创新青年2人。校杏林英才支持计划6人,校级教学名师4人,校级优秀教师8人。
学院以普通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现有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和医学检验技术3个本科专业,拥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现共有全日制在校学生3820人(含代管口腔773人)。临床医学2020年成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临床医学学科2021年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医学影像学专业、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分别于2021年、2022年获得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学院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5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名师空间课堂1门,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7门,“数智”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建设项目9门,校级一流课程28门;拥有湖南省实践教学示范中心1个、湖南省重点实验室2个、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1个,国家中医药科研二级实验室3个;湖南省“十四五”中医药科技创新平台1个;拥有校级“十三五”双一流建设一级学科1个(2018年),省级高校科技创新团队2个;产教融合教育基地1个,科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1个。
近五年,学院获得国家级科研项目15项,省级项目48项,厅局级项目71项,教学科研成果奖励88项(含省级特等奖2项,其中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主编、副主编规划教材、行业规划教材60部;发表SCI论文178篇,其中SCI 1区17篇, CSCD论文122篇;获批专利71项。教师指导学生获国家级、省级各类科技竞赛奖励134项,指导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项目74项、研究生创新项目25项;指导本科生发表论文62篇,其中SCI31篇,CSCD13篇;本科生参加教师科研小组、助研计划、校级大学生科研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560余人次。教师获教学竞赛省级奖项19项,其中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项;湖南省普通本科高校教师数字化教学竞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湖南省课程思政教学竞赛二等奖2项;湖南省高校青教赛二等奖1项。教师获湖南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湖南中医药大学教学成果奖特等奖2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
学院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引导学生将专业学习与素质培养、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相结合。学院立足专业特色,每年举办党团班建展示赛、专业课程特色教学比赛、临床技能大赛、生命科学竞赛、基础实验创新创业大赛等特色品牌活动。每年暑期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社区实践活动。“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连续三年获得团中央“镜头中的三下乡”优秀报道奖,在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实验设计大赛等学科活动中多次取得国家级一等奖、二等奖的优异成绩。
(数据更新于2025年6月17日)